|
||||||||||||||
《企業家》特稿 | 許憲春:當前經濟運行的若干特點 | ||||
![]() |
||||
發布時間: 23-01-19 11:10:46am 文章來源: 企業家雜志 | ||||
文 |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許憲春 利用統計指標、統計方法和統計數據概括當前經濟運行的若干特點,可以分為四個方面:生產角度、需求角度、收入角度、消費角度。
生產角度
第一,經濟增速低。2022年前三季度GDP的增速分別為4.8%、0.4%、3.9%。2020年一季度是1992年中國建立季度GDP核算以來的最低點,為負增長6.9%,2022年二季度是第二個低點。2022年年度GDP增速將僅高于2020年的2.2%,三季度GDP增速相比二季度明顯回升,但仍然明顯低于正常增長水平,經濟增長的壓力還是比較大。 第二,第二產業表現相對較好。以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為主的第二產業對GDP增速起到帶動作用,尤其在三季度第二產業增速明顯回升,增加值為3.9%,成為經濟增速回升的主要動力。其中表現比較好的是建筑業,對第二產業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工業在三季度增長4.6%,也是明顯回升的,而且在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約占70%,帶動了第二產業增加值的明顯回升。 第三,房地產業、線下接觸型服務業表現低迷,導致以各類服務業或商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增加值較低,對經濟增速形成明顯的下拉作用。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特別是二季度增速比較低,負增長0.4%,對GDP的增速形成了明顯下拉作用。 第四,分行業看,房地產業、線下接觸型服務業表現低迷,是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比較低的主要原因。特別房地產業,一至三季度的增加值始終保持負增長,三季度增速為負4.2%,在所有行業中增加值是最低的。住宿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等接觸型服務業受需求不足、生產經營不確定性等影響,整體增速偏低,均低于第三產業的整體增速。
需求角度
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引領作用正在恢復,但是拉動作用仍然明顯低于新冠疫情前的水平。前三季度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41.3%,其中三季度是52.4%。目前,消費需求正在恢復中。但2010—2019年的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是59%左右,所以現在還是明顯偏低于前十年的水平。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名義增長3.5%,實際增長1.5%,比2019年同期低了4.8和4.2個百分點。 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偏低,前三季度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26.7%,其中三季度的貢獻率是20.2%,明顯低于2010—2019年40%左右的貢獻率。在投資中制造業、基礎設施、房地產開發受到關注,其中制造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1%,1—11月份增長9.3%,雖有所回落,但依然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起到主要的拉動作用;A設施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起到重要的拉動作用,前三季度同比增長8.6%,1—11月份增長8.9%,增速在上升。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下降,前三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8%,1—11月份下降9%,降幅進一步擴大。從投資主體看,國有控股投資增速持續提高,民間投資增速持續回落,兩者的增速差呈擴大的趨勢。前三季度國有控股投資同比增長10.6%,1—11月份增長10.2%,保持較快增長。民間投資在前三季度同比增長2%,1—10月份增長1.1%,增速逐漸回落,兩者的增速差上半年是5.7%,1—11月份是9.2%,增速差有擴大的趨勢。 從進出口比率看,前三季度進出口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32%,其中三季度是27.4%,和前十年相比貢獻率并不低。
收入角度
從三大經濟主體來看收入,即居民、企業、政府的收入。居民收入增速有所回升。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5.3%,實際增長5.2%。比2019年同期回落3.5%和2.9%,對消費產生了負面影響。另外,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數名義增速與中位數的名義增速差了0.2%,居民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在逐步改善。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增速在持續回落,1—10月份下降了3%。2022年7月份以來,受企業成本水平較高、外部環境不確定、不穩定因素的影響,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壓力較大。工業企業的利潤結構分化有所改善,上半年受原油價格上漲、煤炭價格同比上漲較多的因素影響,上游的原材料行業增速較快,中下游相關行業成本壓力較大,上下游企業的利潤分化問題突出。
消費角度
前三季度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分別上漲1.1%、2.3%和2.6%,漲幅逐級擴大。10月份CPI漲幅回落到2.1%,11月份進一步回落到1.6%。 工業生產領域價格同比漲幅持續回落。前三季度,PPI(生產者物價指數)上漲5.9%,分別為8.7%、6.8%、2.5%,10月份和11月份同比下降1.3%。下降的因素大概有四個方面:第一是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第二是保供穩價的政策效果持續顯現;第三是輸入性通脹壓力有所緩解;第四是受國內新冠疫情持續擾動、房地產低迷等因素影響,導致需求不振。 從2021年開始PPI與CPI“剪刀差”持續擴大,10月份達到高位,隨后開始回落。2022年前三季度,CPI漲幅持續回升,PPI漲幅持續回落。9月份CPI同比漲幅繼續回升,PPI同比漲幅繼續回落;10月份CPI漲幅回落,PPI由正轉負;11月份CPI漲幅繼續回落,PPI漲幅與10月份持平。
|
||||
【關閉窗口】 |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紫竹院南路17號 郵編:100048 中國企業聯合會信息工作部 技術支持 京ICP證 1302777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