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資委要求今年中央企業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 | ||||
![]() |
||||
發布時間: 23-02-15 08:35:20am | ||||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業投資管理 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簡稱《通知》)!锻ㄖ窂娬{,中央企業要進一步加強投資監管,增強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通知》指出,2023年中央企業要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發展實體經濟,突出做好穩投資工作,有效防范化解投資風險,實現投資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助力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落實穩中求進,推動有效投資持續平穩增長 《通知》要求,中央企業要深入分析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根據企業戰略規劃和經營目標確定投資計劃,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提振發展信心,合理安排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要圍繞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聚焦國家重大項目、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鏈強鏈補鏈等重點領域,明確擴大有效投資的主攻方向,加大戰略類、發展類項目投資布局,加快實施一批補短板、強功能、利長遠、惠民生的重大項目,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 要按照“抓緊推動實施一批、系統謀劃新增一批、提前研究儲備一批”的項目推進接續機制,落實年度投資計劃安排,圍繞重點投資項目,做好要素支撐保障,加快開工建設,確保投資進度按照時間節點有序推進。 堅持戰略引領,著力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 《通知》指出,中央企業要服務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行業專項規劃和區域發展戰略,扎實推動“十四五”規劃明確的重點項目落實落地。圍繞服務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推進優勢互補的央地合作,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 要加大民生重點領域補短板力度,積極參與交通、能源、水利、農業、信息等基礎設施,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加大醫藥保障、應急產業等領域投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建好存量項目、做優增量項目,謀劃落地更多的“小而美”項目。 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提升國際投資合作的質量和水平。 突出強鏈補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通知》提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現代產業鏈鏈長行動計劃,推動資源向產業鏈基礎領域和高端環節集中,鍛造長板、補齊短板,加大產業和科技投資力度,形成一批強鏈補鏈重點項目,推動產業體系升級發展。 加大在糧食、能源、戰略性礦產資源方面的投入力度,積極落實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推進海外能源資源供應基地建設,在有條件地區投資布局產業鏈關鍵環節產能儲備。 加快創新發展,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 《通知》提出,要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和數字化轉型,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積極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融合集群發展,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設備、綠色環保等布局力度,推動集成電路和工業母機產業快速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大對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推動平臺企業引領發展。 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項目。深化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以資本為紐帶投資布局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構建自主可控產業生態,推動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強化底線思維,有效防范化解各類投資風險 《通知》還要求,中央企業要夯實企業防風險主體責任,嚴格執行投資項目負面清單制度,持續抓好投資風險防范,加強投資合規管理體系建設和流程管控。嚴控非主業投資規模和方向,不得開展產能過剩、低水平重復建設和不具備競爭力的非主業投資項目。非房地產主業企業不得進行非自有土地的競拍和開發,不得以控股方式開發自有土地。 做好對外并購項目的前期論證和產業趨勢研判,嚴禁并購高資產溢價、高負債企業,嚴控符合主業但只擴大規模、不提高競爭力的并購項目。
|
||||
【關閉窗口】 |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紫竹院南路17號 郵編:100048 中國企業聯合會信息工作部 技術支持 京ICP證 13027772號 |